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亚联做客“公共管理名家讲坛”第20讲

发布日期:2015-12-02    作者:张维伦     来源:     点击:

20151130日,应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中国化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室主任陈亚联副研究员做客“公共管理名家讲坛”第20讲,为全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左、右、‘左’概念演变考论”的学术报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振翔教授主持报告会。

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左、右、“左”的概念内涵清晰,所指明确。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这一概念问题变得越来越模糊。本次的讲座便是从人类学、宗教学、语言发生学等角度来分析这三者概念的演变过程。陈亚联研究员从社会热点问题、社会思潮交锋、中共历史上的反倾向斗争等方面来引入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相关文献资料作了较为深刻的评述。陈亚联研究员指出从人类学、宗教学来看,早期人类是在有了集体意识和宗教意识之后,左和右才具有超出地理方位意义的内涵,被赋予善恶、尊卑的含义。随着历史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中的左、右意识,直接影响了近代思想政治领域的左右观。近代以来,这种左和右,大体上有四种说法,一是“英国议会下院说”,二是“法国三级议会说”,三是“山羊绵羊说”,四是“左岸右岸说”,这些说法表明了左和右的概念从地理方位到宗教领域,再到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逐渐被人们广泛接纳的过程。陈亚联还特别指出了左、右概念也被马克思主义者所采用,但使用的语境和所指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列宁的相关著作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左”和右更多是指党内两种错误倾向,因此“左”倾、右倾概念的使用更为经常和普遍。在《毛泽东文集》和《邓小平文集》当中,两位党的领导人对左、右、“左”的内涵、表现、认识根源以及应该对“左”和右采取什么态度等,有着非常明确的论述,为我们党反倾向的思想斗争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讲座的最后,陈亚联副研究员总结了左、右、“左”的概念大致经历了从“地理方位概念—宗教文化、社会习俗—近现代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衍生、演变过程。指出了左、右、“左”这几个概念的演变过程表明,对“左”、对右都要做具体分析,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把握它们的内涵,否则就会造成话语体系的混乱与困扰,在党内反倾向斗争中进退失据、迷失方向。

此次讲座内容是老问题,新阐述,新启发,激发了师生们浓厚的探讨兴趣,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陈亚联还和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谈论,并对提出的每个问题都作了详细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