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我院2024级学生前往德化开展夏季学期走进公共管理现场实践活动。郑华良、张羽、韩金成三位老师带队,首先前往风景秀丽的潘祠村,深度探寻新中国军乐奠基人罗浪先生的传奇事迹。罗浪先生以雄浑激昂的军乐作品与指挥艺术,让烽火岁月的壮阔历史镌刻于世人记忆。其音乐不仅激励了代代军人的铁血豪情,更成为中国军乐史上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通过此次学习之旅,师生们深入感悟罗浪先生的廉洁奉献品格及其承载的红色文化内涵,在历史回响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行程第二站抵达顺美陶瓷文化城。讲解员以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品牌肇始为脉络,系统梳理顺美陶瓷跨越三个世纪的发展脉络,深入阐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革新与文化演进,以及在中国陶瓷谱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生动讲解,师生们不仅知晓了从原料配比到柴窑烧制的全流程工艺,更领略到顺美陶瓷所承载的千年瓷韵——那些糅合了闽南民俗风情与传统制瓷技艺的器物,恰似一部立体的陶瓷文化史。此次参观让众人沉浸于陶瓷艺术的魅力,对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有了全新认知。

午后,研学团队聚焦陶瓷艺术大师作品赏析,重点观摩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邱双炯先生领衔的艺术家创作。展柜中,无论是形神兼备的人物塑像,还是釉色流动的山水瓷板,皆以精湛技艺诉说着创作者的艺术哲思。每件作品皆如立体的叙事诗篇:瓷泥在大师手中幻化出的花鸟虫鱼,釉色窑变形成的天然纹路,无不彰显着对传统工艺的极致探索与美学创新。师生们在驻足凝视中,既惊叹于指尖技艺的鬼斧神工,更折服于艺术家们“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创作追求。

行程尾声,众人走进陶瓷文化博物馆。解说员以文物为载体,串联起从商周原始瓷到明清青花瓷的发展脉络,详解每件展品背后的工艺密码——从拉坯成型的力道掌控到釉料配方的世代传承,从龙窑构造的智慧结晶到不同窑口的风格演变。那些陈列于玻璃展柜中的瓷片标本与复原场景,让千年制瓷史在光影中徐徐展开。参观结束时,师生们在博物馆门前留下珍贵的集体合影,镜头定格的不仅是研学之旅的圆满收官,更是传统文脉与青春身影的美好相遇。

此次实践活动以“红色精神+非遗传承”为双主线,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在青年群体中实现活态传承,既在军乐先驱的事迹中筑牢理想信念,又在陶瓷艺术的殿堂里感知文化根脉,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素养培育提供了立体鲜活的实践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