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江苏社科院专家与我院师生共同研讨“运河文化与社会治理”

发布日期:2018-09-21    作者:张嘉雯--     来源:     点击:

2018920日,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运河文化与社会治理”学术论坛在华侨大学泉州校区进行。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叶扬兵研究员,李楠、张慧卿、王妍博士,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梁发超、周碧华、陈昊、刘英英、刘春雨、纪晓光、韩艳、黄秋凤博士以及2017级、2018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参加了学术论坛。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汤兆云教授主持学术论坛。

中国大运河(The Grand Canal of China)位于中国中东部,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级行政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其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13世纪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中国大运河沿途“分布着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六种不同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园林文化、戏曲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创造优秀新运河文化,通过大运河旅游产业和大运河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2014622号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成为世界运河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申遗时代,如何更好地保护好、传承好中国大运河作为活态世界文化遗产内在的文化价值?如何利用和放大世界运河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一直是学术交流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叶扬兵研究员做了《大运河科技与工程成就的深度解析》的专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京杭大运河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其次从四个方面对京杭大运河的难点进行深度讲解:设弯降坡、引水济运、修建埭堰坝闸和节制工程以及修建水利枢纽。

陈昊博士做了《Assessment of soil erosion rate in a karst basin of southwest china using RUSLE and GIS》的专题报告。她认为土壤侵蚀是一个涉及全球范围的、极度严重的环境问题,在上世纪末,全世界将近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土壤都经历着土壤侵蚀的问题。随后分析了土壤侵蚀的模型,并在中国的贵州省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运用RUSLE的方程式计算;相比其他已有研究来看,运用RUSLE的模型对土壤侵蚀率的预估是能够减少一定误差,更接近于真实水平。

随后,其他几位老师也在论坛上进行了学术交流。江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王妍博士对“运河文脉研究”进行介绍,谈及目前其所参与的“江苏文脉研究工程”时,主要介绍了四大板块:江苏文化通史、江苏文化名人传、江苏文化专门史以及江苏文化专题史。

论坛发言者的精彩解说以及跨学科之间的思想碰撞,赢得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不仅激发了大家的思维,更是鼓舞了大家对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热情。

参会人员就“运河文化与社会治理”主题进行研讨

 

 

叶扬兵研究员对“大运河科技与工程”进行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