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数据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字化实验实训 >> 案例数据库 >> 正文

[课程案例5]“经营城市”看大连(版权所有)

发布日期:2008-07-01    作者:     来源:     点击:
案例5  “经营城市”看大连
 

    大连市位于我国辽东半岛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相望,北靠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广大腹地,并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毗邻,是太平洋西岸及东北亚地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港口城市。大连港水深港阔,是国内外著名的深水良港,大窑湾是我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铁路、高速公路、管道运输将大连港与腹地紧密连接。周水子国际机场是具备国际标准的对外开放航空港。大连依山傍海,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文化底蕴深厚,是别具一格的滨海消夏型风景旅游城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大连的综合经济实力居东北各大城市之首。教育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大连铁道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等国内著名高等学府,以及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组合机床研究所、光明化工研究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内燃机研究所、水产研究所等国内著名科研机构。1984年,国务院批准大连为沿海开放城市,同年批准建立占地24平方公里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批准大连为计划单列市,享受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1年批准建立占地13平方公里的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992年批准建立占地11平方公里的大连保税区和占地61.5平方公里的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大连日益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

 
 

    1993年,大连进一步确立了把大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并明确界定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技术先进的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中心之一。在实现战略目标的方式与途径上,更是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思路: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把城市建设作为基础产业和龙头产业,通过组织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方针,大连的城市建设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

 
 

    (1)    系统地组织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

 
 

    通过对老城区居民住宅、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和新的居住区、工业区的开发 建设,把盘活土地与搞活企业、做旺产业、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结合起来,将空间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形成滚动开发的态势。1993年以来,大连市政府组织力量对中心城区34块低洼地和24个棚户区进行集中改造,并在新城区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安居住宅小区。老市区拆迁腾出的土地,40%用于建设公共绿地,其余用于发展商贸、金融、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8年中全市共拆除旧房1500多万平方米,完成住宅投资380亿元,竣工住宅面积2894万平方米。100万居民搬进新居,其中45万人不用自己花钱,完全靠政府运作住进了新房,平均住房面积还增加了40%。居民住房改造成为大连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它促使城市土地增值,带动房地产业与建筑业发展,使市民获得文明的居住环境,开发商收取合理的利润,政府则赢得了推动城市建设的主动权。

 
 

    从1995年开始,大连市政府又对中心城区内污染重、耗能高、效益差的工业企业实施整体搬迁改造。通过搬迁改造搞活企业,并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如大连渤海啤酒厂通过搬迁与外商合资,用政府支付的4000万元和外商投资的1.2亿元资金重建了一个新厂。政府则从原啤酒厂厂址的土地出让收益中回收了8000万元资金,用于其它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到2000年末,全市已完成105家企业的整体搬迁,腾出土地300万平方米。

 
 

    (2)    组织生态环境建设

 
 

    通过一系列绿化、美化、净化工程,构建优美、舒适的花园式城市环境。从1993~1999 年,大连修建了各具特色的5个大型公园,新建成了大型森林动物园、230多处游园和街心绿地及20多个广场,城市周边植树3亿多棵,绿化覆盖率达40%,接近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让居民“走出家园,就进花园”。与此同时,大连大张旗鼓地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后颁布实施36个地方性环保法规,在国内率先推广使用无铅汽油、无磷洗涤用品,治理“白色污染” ;彻底治理了市区41条沟河,建设了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安全处置厂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使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3.3%;汽车尾气达标率83%;年削减工业废水1243万吨;化学需氧量3.07万吨;二氧化硫7330吨,所有工业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成为中国北方环境质量最好的城市。1999年,大连被联合国确定为亚太地区城市治理先导城市;2000年,大连城市环境建设项目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1年,大连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2000年度“全球环境500佳”。

 
 

    (3)    组织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国际性城市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城市的能源、水源、交通、通信以及文化、旅游等公共设施体系。大连先后扩建了国际机场、港口与火车站;建成了10多条城市主干道和10座立交桥,完成了123.5公里的黄海大道和31.8公里的旅顺南路等高等级公路;投资30个亿建设碧流河引水工程;建设日产气3万立方米的煤气新厂和多座热电厂;建设邮电枢纽大厦;建设自然博物馆等近百项文化、体育、卫生设施。

 
 

    大连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而进行的既使在国际上也堪称大手笔的城市建设,迅速地改变了城市居住环境和创业环境,成功地塑造了城市的良好形象,大大地提高了大连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创出了城市的品牌,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有力地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一,外商投资大幅度增长。截至20036月底全市共批准72个国家的外商投资企业8632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8家,合同外资金额达24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成为全国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第二,城市土地大幅度增值。大连的土地价格,1999年比1994年增长了5倍。而大连城市建成区有160多平方公里,土地整体增值的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第三,旅游业迅速发展。1999年大连共接待来自168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2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近2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4亿元。2002年全年接待海外游客4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3亿美元,连续3年以30%的幅度增长。接待国内游客1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5亿元。

 
 

    第四,经济实力迅速增长。1999年大连市国内生产总值1003.1亿元,比1992年增长了371.5%,年均增长14.2%1992年全市可支配财力21亿元,1999年达90亿元,年均增长23%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406亿元,比2001年增长14.1%,国税地税合计收入179.9亿元(不含海关代征税60亿元)

 
 

    随着大连经济实力的壮大和境外投资的不断涌入,大连城市建设的力度也不断增强。2002年仅全市实施的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就达88.4亿元。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请作如下分析:

 
 

1.  大连市经营城市的特点及其普遍性意义。

 
 

2.  经营城市的理论根据

 
 

3.  大连经验在传播中是如何被扭曲的?

 
 
如何提高经营城市的水平(结合所在城市实际展开论述)?